
本网讯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洱海保护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6月23—29日,云南省大理州农广校举办2025年高素质农民洱海流域产业转型发展带头人培训班,45名来自洱海流域农业产业一线带头人到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的宝贵经验,扛起洱海流域绿色发展、农民增收的重任。
在课堂上,上海交大教授李旭东关于洱海流域农业转型发展课程中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学员第一次从理论层面理解了产业转型的内涵和意义。浙江农林大学教授王懿祥关于生态产品价值提升路径的课程,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学员们发展绿色农业的方向。浙江大学袁康培教授的AI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现代农业发展,引导学员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看到了智能化农业的广阔前景。
走出课堂,实践教学更让学员收获满满。在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学员亲身体验了数字“三农”与智慧农业的魅力。走进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念发源地——安吉县余村,学员深刻领悟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谛,临安区月亮桥村的乡村振兴与民宿发展案例,更是让学员看到了乡村旅游的巨大潜力。
“安吉余村最震撼我的,并非简单的‘矿山变景区’,而是系统性生态修复与村民主体共生机制。矿坑覆绿后衍生的竹林经济、民宿集群与‘两山’研学产业,本质是以集体资产为纽带、村民共富为目标的社区再造。”学员李保燚说。
在余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展示墙前,培训班中的共产党员师生重温入党誓词,大家深刻认识到,入党誓词不仅是在党旗下的庄严承诺,更是要用一生去践行的责任与担当。作为新时代的党员,肩负着传承和发展“两山”理念的重要使命,要像余村的党员干部一样,敢于担当、勇于创新,以实际行动守护好绿水青山,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更多的地方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学员段姝蔓说:“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产业转型的关键在于创新。一方面,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就像传统农业引入自信智慧大脑等人工智能技术,不仅提高了生产的精准度,还降低了人力成本。另一方面,品牌建立也同样重要。通过打造品牌符号,建立品牌关系链,来提升品牌的价值感。”
学员表示,在今后的农业生产中,将以此次培训为新的起点,持续学习、不断探索,将所学知识和技能传授给更多农民朋友,带动大家共同走上产业转型之路。在这片充满希望的洱海边,高素质农民们正以实际行动,书写着农业产业转型发展的壮丽篇章,向着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