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农广校围绕省下发文件和年初制定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实施方案总体目标和要求,突出重点内容、关键环节,扎实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主要采取“654321”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式,即 6个模块:一是职业能力素养提升模块,二是农业政策信息模块,三是高素质农民管理模块,四是农业技术模块,五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产品品牌建设模块,六是是农产品市场营销模块。5个结合:一是政策精神与区域产业相结合,二是“要我学”和“我要学”相结合,三是理论讲授、参观学习和座谈交流相结合,四是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五是传统教学和特色教学相结合。4个课堂:推广“四大课堂”建设,即固定课堂、田间课堂、网络课堂、异地课堂。3个强化: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二是强化部门联动,三是强化责任分工。2项优化:一是优化师资配置,二是优化生源结构。1项跟踪:培训结束后,对学员进行跟踪指导。围绕“654321”培训模式,我们主要抓好如下几项工作:
明确职责、强化责任。召开丰县农干校全体职工会议,成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领导小组,安排好各自职责,结合往年省级培训任务把2021年的培训任务按期及时分解到各镇(街道),并要求各镇(街道)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在每期培训班开班期间指定专人负责学员组织和带队工作。使我县的农民培训工作成为县、镇(街道)、村的共同责任。
精选学员、聘优讲师。为培育优势特色产业,提高农业效益,精准遴选培育对象,在兼顾小农户的基础上,主要面向村干部、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带头人、返乡创业者、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及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植保员、防疫员、农业“能人”、乡土人才、农产品经纪人等培训对象。围绕我县果品优质、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特种蔬菜、农作物种植、动物防疫员等技术需求开展培训。紧紧围绕每期的培训专题,结合各镇种植作物、养殖情况确定培训内容;聘请素质高、专业理论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市高等院校教授、专业农技骨干组成讲师团进行授课,确保每期培训的高质量。
严格教学,确保质量。在培训期间,对每期参训学员资格进行审查,每期都请各镇农技中心同仁明确一名或多名带队人员负责学员组织,农干校职员负责维持课堂纪律、搞好后勤服务、安排学员就餐等,同时每期定时巡查点名,提高学员的参学率,保证培训质量和效果。
方式多样、提升效果。采取“重实训、重参与、重观摩”的教学方式,以理论结合实践、传统讲解结合多媒体教学、集中授课结合现场指导、面对面手把手结合发放技术资料、外请专家结合本县讲师等多种形式进行授课,按“一班一案”进行课程安排,分门别类开展培训。观摩好的农业基地,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通过培训,切实提高农民的实际生产操作技能,为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人才支撑。
加强管理,规范运作。首先是严格落实财政补助资金的使用管理相关规定,保证资金使用、管理的安全、规范。在规范交通补助,采取提前联系每期带队人员确定学员人数,直接按人数选派车辆接送的方式,确保资金支出更加简便、明确、规范。明确专人负责培训学员档案资料管理,每期培训班结束后,及时整理归档台账,建立健全各类培训的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
下步,丰县农广校将根据县域产业发展情况及时转变培训思路,做好讲师团成员的调整工作,提高办学质量;同时规范使用好项目资金,精心遴选参训学员,提升培训水平和效果,培育出适应丰县农业发展的高素质农民,培养产业带头人,为推进乡村振兴贡献丰县农干校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