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葱姐”致富经
发布时间:2021-12-07 14:33来源:宝鸡市农广校
在陕西省宝鸡市,一提到种植大葱,人们就会提起一个名字——“凤翔葱姐”,远近闻名的“葱姐”就是宝鸡市凤翔区糜杆桥镇西白村的张红娟。张红娟,是宝鸡市高素质农民,少年时就跟随父辈的创业脚步,活跃在凤翔建材和农业园区。她开过白灰厂、当过建材销售员、搞过电商平台、开过火锅城。但有深深的土地情结的她,却从来没有放下对土地的迷恋,2013年,她在凤翔县寺头村流转土地50多亩,成立了凤翔县寺头田园果蔬专业合作社,开始了自己的“种地”生涯。
刚开始她尝试种植过多种蔬菜,都因为技术等原因失败了。但张红娟坚信只要不怕苦,不怕累,就不怕不成功。她没有放弃,在山东、江苏、成都、西安等地四处考察学习,最后认准了大葱产业。确定产业后,她聘请了专门的技术顾问,向专家请教,向种植大户学习,通过不断摸索,夜以继日的摸爬滚打,不断提高自己的作务水平和市场销售能力,慢慢的,她的大葱产业有了一定起色,形成了初步的规模。
“人生就像葱一样,葱白甜,中间辣,葱尾苦。”张红娟说。 2015年,刚刚稍有起步的她就又遭遇了市场低迷,后半年,几位合作伙伴经受不住考验,纷纷退出,她又一次面临人生的考验,要强的她再一次咬着牙坚持了下来。她没有退缩,更加忙碌起来。她以合作社为家,起早贪黑带着工人们在地里干活,施肥、除草、田间管理,特别是在育苗、栽植、收获等劳动比较密集的季节,更是披星戴月、废寝忘食。就这样,汗珠摔成了八瓣,不分昼夜辛勤在土地上耕耘,经过8年不懈的努力,终于成功完成了大田人工栽植转向大棚育苗、机械化种植的现代化转型,在凤翔区田家庄镇寺头村建成年栽植面积300多亩、年产值150多万元的大葱基地。
致富不忘乡亲们,张红娟主动兼职义务技术员,带动周边20多户农户发展大葱种植和销售。在脱贫攻坚中,她发挥合作社的就业优势,先后吸纳10户贫困户就业,同时带动有条件的贫困户种植大葱,大大提高了贫困户收入。她的寺头家园果蔬合作社被田家庄镇党委、政府评为2020年度脱贫攻坚“优秀农村新型经营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