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河下游平原,有个农民企业,叫绿色常兴,它是由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常兴镇农民闫志军创办的农民企业,以高粱、花生、黑豆、芝麻、大黄米等杂粮为产品,生产、销售有机杂粮,企业根植在东北黑土地,搞活了常兴镇经济,带领周围农民脱贫致富。
1990年,闫志军在工作中表现优异,前往黑山农广校学习,1994年7月毕业后,闫志军到镇林业站工作。一晃15年,他在林业站得到历练,为人成熟了,也看清了自己的发展方向。闫志军说中国人的饮食不再是为了吃饱,而是吃好、更科学地饮食,这样一来,高品质杂粮就有了需求,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2009年,他整合当地部分合作社、家庭农场资源,创建了辽宁省绿色常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农民签订订单合同,业务上指导农户生产,技术上在杂粮基地进行示范,手把手地教农民,经过加工、精包装后,销往全国各地,实现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的转变。这种“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深受周边农民信赖和赞誉,使常兴镇订单农民人均增收3200元,公司还给社员提供20个就业岗位。公司的产品在多届国家级、省级农博会上被评为最受欢迎农产品、优质农产品金奖,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2015年,闫志军参加了辽宁省农委第一批青年农场主培训班,通过产业经营和电商销售等课程的培训,使他开阔了视野,新的思想和思路,促使他立足本位,壮大产业,推进企业走电商渠道,六年来,网上销售额逐年增多,并实现线上指导线下,线下服务线上的销售模式,公司组建了线上团队,和国内专业网络运营商合作,年销售额达到600万元,占公司年销售额的三分之一左右。
2016年,在完成种植、加工、销售的产业链同时,黑山县的4位一起参加青年农场主培训的同学,通过市场调研,发现黑山地区,病虫害防治方面很薄弱,人工防治效果差,于是,他们四人分别出资15万元,组建了辽宁飞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购置了10台无人机,用于大田飞机防治病虫害,初步实现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服务效率的愿望。高性能无人机有轨道设计、雷达避障、GPS定位、做业面积记录、喷洒药量自动控制。作业速度快、效率高、每台每天可完成500亩作业面积,效率是人工的5倍,作业收费却是每亩低于10元,这项业务不仅造福黑山县农民,更是给开公司的四人带来可观收益。
经过了多年的打拼,绿色常兴公司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今厂区占地33000平方米,有生活区、办公区、生产区;拥有自己的果园、蔬菜园、垂钓园;8个高标准果蔬大棚;2000亩有机杂粮种植基地;500吨冷藏库。主营品种逐渐增多,杂粮品种40多个,烤豆系列、干果系列、山珍系列,年销售5000吨以上。
2021年,公司业务量发展到20多个省市自治区,在锦州、沈阳、南京、天津等地,建立业务办事处,统筹运营,打造绿色品牌。闫志军把握住时代机会,带领常兴镇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